close

在精品咖啡產業的發展過程中,「感官評估」一直是核心環節。
過去二十年,
CQI Q-Grader 系統幾乎成為專業標準,透過專業杯測師的評分,決定了咖啡是否達到精品門檻。
然而,隨著產業逐步走向成熟,單純依靠分數的模式,越來越難以反映消費者與市場的真實需求。
此時,
SCA 推出 CVACoffee Value Assessment,咖啡價值評估系統)
不僅是補充
Q-Grader 的不足,更是開啟了一個新的價值敘事框架。


一、傳統 Q-Grader 杯測的限制

Q-Grader 杯測的核心價值,在於 專業化與一致性
透過一張嚴謹的杯測表,杯測師以乾香氣、濕香氣、風味、酸質、口感、甜感、餘韻與整體感受,
逐一打分。只要咖啡得到
80 分以上,就能被定義為精品。這套制度在產業早期,
為生豆貿易與品質把關提供了清晰的標準。

然而,這種制度也有三大限制:

  1. 專業門檻高:必須經過長時間訓練,才能精準使用專業術語。
  2. 分數導向:容易讓咖啡價值被簡化為一個數字,忽略了其他層面的體驗。
  3. 與消費者脫節:消費者難以理解「85 分」代表什麼,卻更容易被「莓果風味、花香調」的文字打動。

這也就是為何 SCA 開始尋求新的方法,讓專業評估與市場語言之間能建立橋樑。


二、CVA 的優勢:多面向的價值評估

SCA 2023 年正式推出 CVA,其核心理念是:咖啡的價值,不僅來自感官,更包含情感、文化與市場認知

CVA 的四份表單,分別提供不同面向的價值評估:

  • 描述性表單(Descriptive Module:保留專業的風味描述,讓學員熟悉香氣與口感的辨識。
  • 情感性表單(Affective Module:加入「愉悅、平衡、討喜」等直觀語言,貼近消費者的感受。
  • 綜合性表單(Combined Form:將描述與情感整合,呈現完整的「感官 + 偏好」交集。
  • 外在屬性表單(Extrinsic Beta:評估品牌、包裝、故事與價格,將市場價值納入分析。

這樣的設計,讓 CVA 不僅是專業杯測工具,更是一個 市場導向的教育框架


三、CATA 的應用:直觀與高效

CVA 的框架下,SCA 也同時推廣了 CATACheck-All-That-Apply,勾選法),作為收集感官與偏好的輔助工具。

CATA 的特點在於:

  1. 直觀性:不需要專業術語,學員只需「勾選所有適用的描述詞」。
  2. 效率高:能在大樣本下快速收集數據,適合教學與市場研究。
  3. 貼近消費者:比起「中高酸、圓潤甜感」,消費者更容易理解「莓果、甜、花香」。

例如,對一支衣索比亞日曬咖啡,70% 的人勾選「莓果」、40% 勾選「花香」,
這樣的數據不僅能指導教學,也能幫助烘豆師在市場包裝上找到最具共鳴的賣點。


四、與 Q-Grader 的比較:取代

CVA Q-Grader 並非競爭關係,而是互補關係並在2025年10/1 退場,全面有SCA 接管:

  • Q-Grader:強調專業一致性,適合品質分級與國際貿易。
  • CVA:強調多面向價值,適合教育、行銷與市場應用。
  • CATA:補充資料收集工具,適合快速建立「感官 + 消費者偏好」的連結。

對於學員來說,過往學習 Q-Grader 是專業訓練,而學習 CVA 則是理解「如何將專業語言轉化為市場語言」。
畢竟咖啡是買賣 ,品咖啡是消費端的市場導向,買單是消費者說了算.


五、結論:CVA 作為學習與產業的橋樑

學習 CVA 的最大優勢,在於它能夠 同時滿足專業者與消費者的需求

  • 對學員來說,CVA 提供一套更友善的學習模式,幫助他們從感官訓練進入價值敘事。
  • 對產業來說,CVA CATA 提供了更貼近市場的數據與語言,讓咖啡不再只是「一個分數」。
  • 對消費者來說,CVA 的語言更直觀,讓他們能更輕鬆理解「為何這杯咖啡值得這個價值」。

因此,學習 CVA 不只是掌握一套新工具,
而是學會一種
能夠連結產地、生豆商、烘豆師、咖啡師與消費者的共同語言
這正是它最大的優勢,也是
SCA 推廣「咖啡價值說」的重要使命。

 
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emma 的頭像
emma

典凱精品咖啡學院|生活大師門市-永和頂溪站

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